齿轮泵在使用后需要做哪些修理?
1、泵盖的修理:工作平面的修理:若泵盖工作平面磨损较小,可用手工研磨法去掉磨损痕迹,即在平台或厚玻璃板上放少许气门砂,然后将泵盖放在上面进行研磨,直到磨损痕迹去掉,工作表面平整为止。当泵盖工作平面磨损超过0.1毫米时,应采取先车削后研磨的办法修理。
2、泵壳内腔的修理:泵壳内腔磨损后,一般采取内腔镶套法修理,即将内腔搪大后镶配铸铁或钢衬套。镶套后,将内腔搪。
3、主动轴衬套孔与从动轴孔磨损的修理:主动轴衬套孔磨损后,可用铰削方法去掉磨损痕迹,然后配用加大至相应尺寸的衬套。从动轴孔磨损也以铰削法去掉磨损痕迹,然后按铰削后孔的实际尺寸配制从动轴。
4、润滑油泵壳体的修理壳体裂纹的修理:壳体裂纹可用铸508镍铜焊条焊补。焊缝须紧密而元气孔,与泵盖结合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5毫米。
5、阀座的修理:限压阀有球形阀和柱塞式阀两种。球形阀座磨损后,可将一钢球放在阀座上,然后用金属棒轻轻敲击钢球,直到球阀与阀座密合为止。如阀座磨损严重,可先铰削除去磨痕,再用上法使之密合。柱塞式阀座磨损后,可放入少许气门砂进行研磨,直到密合为止。
6、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理:齿轮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其配合间隙增大,必将影响泵油量。遇此,可采用修主动轴或衬套的方法恢复其正常的配合间隙。若主动轴磨损轻微,只需压出旧衬套后换上标准尺寸的衬套,配合间隙便可恢复到允许范围。若主动轴与衬套磨损严重且配合间隙严重超标时,不仅要替换衬套,而且主动轴也应用镀铬或振动堆焊法将其直径加大,然后再磨削到标准尺寸,恢复与衬套的配合要求。
避免齿轮泵出现不同的腐蚀现象的方法:
1、磨损腐蚀:指高速流体对金属表面的一种冲刷腐蚀。流体冲刷磨损腐蚀不同于介质中含有固体颗粒时引起的磨蚀。齿轮泵在运行中都会产生磨损,因此我们要尽量采用不易磨损的材质,以降低其磨损腐蚀。当然,不同材料不易磨损性能也不同。采用Cr、M0含量高的金属可防止或降低缝隙腐蚀发生。
2、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指应力和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引起的一种局部腐蚀。
3、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一种局部腐蚀,主要是指不锈钢晶粒之间析出碳化铬的现象。晶间腐蚀对不锈钢材料的腐蚀性很大。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是:对不锈钢进行退火处理,或采用超低碳不锈钢(C<0.03%)。
4、点腐蚀:点腐蚀是一种局部腐蚀。由于金属钝态膜的局部破坏引起金属表面某局部区域形成半球形的凹坑,这一现象称为点腐蚀。点腐蚀主要由Cl一引起。防止点腐蚀可采用含M0钢(通常为2.5%Mo),并且随着Cl一含量和温度的上升,M0含量也应相应增加。
5、均匀腐蚀:均匀腐蚀指腐蚀性液体接触金属表面时,整个金属表面发生均匀的化学腐蚀。这是腐蚀型式中较常见的型式,同时也是危害性较小的一种腐蚀型式。防止均匀腐蚀的措施是:采取适当的材料(包括非金属),在齿轮泵设计时考虑足够的腐蚀裕量。
6、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由于金属间电极电位的差异,使得异类金属的接触表面形成电池,从而使阳极金属产生腐蚀的电化学过程。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一是采用牺牲阳极,对阴极金属进行保护;二是泵的流道好采用相同的金属材料。
7、缝隙腐蚀:缝隙腐蚀是一种局部腐蚀,指缝隙中充满腐蚀性液体后,由于缝隙中含氧量下降和(或)pH值降低导致金属钝态膜的局部破坏而引起的腐蚀。
齿轮泵的端盖用铸铁制造,出现磨损现象后,轻微的可在平板上研磨修平,磨损比较严重时应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平。修磨后的端盖与泵体配合连接的平面接触应不低于85%。平面度允差、端面对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允差、两端面的平行度允差和两轴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允差均为O.Olmm。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25μm。
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入口的压力取决于泵出入口处阻力的大小。
如果使用齿轮泵时噪音大或出入口压力波动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齿轮泵的排出管道阻力太大了,管道太长了;
2、齿轮泵的轴承和里面的部件磨损;
3、管道里面有空气;
4、过滤网或是吸入的管道有堵的地方;
5、吸入的介质粘度比大;
6、产生齿封现象;
7、齿轮泵吸入液体的管道太短;
8、齿轮泵的吸上高度超过了正常规定;
9、齿轮泵的回转部位发生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