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泵作为输送酸碱、溶剂等腐蚀性介质的用设备,结构中包含精密部件(如机械密封、轴承)与蚀材质组件,搬运过程中若防护不当,易导致部件损坏、密封失效,甚至因残留介质泄漏引发稳定隐患。以下从搬运前准备、搬运过程、装卸操作、特别情况应对四方面,梳理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搬运前准备:排查风险与做好防护
(一)设备状态与介质清理
残留介质处理:搬运前需要全部清空泵体内残留介质,输送酸碱、不好的或易燃易爆介质(如盐酸、乙醇、甲苯)时,需用清水或适配溶剂反复冲洗泵腔、管路(冲洗次数不少于3次),直至冲洗液检测无残留(如pH试纸检测呈中性);若泵体有排污阀,需打开排污阀排空积液,避免搬运中介质泄漏腐蚀设备或引发稳定事故。
部件完整性检查:拆解易损部件单防护,如将机械密封、压力表、流量计等精密部件拆下,用用包装盒(内衬泡沫或软布)封装,标注“精密部件,禁止重压”;检查泵体、电机、底座连接螺栓是否松动,若有需拧紧或替换,防止搬运中部件脱落。
(二)工具与防护用品准备
适配搬运工具:根据化工泵重量选择工具,重量≤50kg可选用手动液压叉车(配备不滑橡胶垫),重量>50kg需用电动叉车或起重机(配备用吊具,如尼龙吊带,禁止用钢丝绳直接捆绑泵体,避免划伤防腐涂层);搬运路线需清理障碍物,地面铺设不滑垫(潮湿环境),防止工具打滑。
稳定防护用品: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护目镜、不滑劳保鞋,若泵体曾输送不好的介质,需额外佩戴防毒口罩;准备应急物资,如中和剂(如小苏打粉,应对酸碱泄漏)、灭火毯(应对易燃介质残留泄漏),放置在搬运路线旁易取用位置。
二、搬运过程:避免冲击与部件损伤
(一)平稳搬运,控制速度与力度
禁止剧烈冲击:推动叉车或操作起重机时,速度需控制在1m/s以内,转弯、启停时缓慢操作,避免泵体因惯性剧烈晃动;上下坡道(坡度≤15°)时,需有人在旁辅助稳定,防止泵体倾斜滑落;禁止将泵体堆叠放置,若多台搬运需单台立固定,间距≥30cm,避免相互碰撞。
避免重压与变形:搬运中禁止在泵体、电机上放置重物(如工具、配件箱),防止泵壳变形(塑料或铸铁材质泵体)、电机端盖损坏;用吊带吊装时,吊带需挂在底座用吊点(无吊点时需均匀受力于底座,禁止吊电机或泵头部分),确定吊装时泵体垂直,避免倾斜导致内部部件移位。
(二)防护涂层与标识保护
防腐涂层防护:若泵体表面有防腐涂层(如PTFE涂层、搪瓷层),搬运中需用软布或气泡膜包裹易碰撞部位(如泵进出入口法兰、电机外壳),避免叉车臂、吊具直接接触;若涂层有轻微划痕,需及时用用修补剂(如环氧防腐漆)补涂,防止后续使用中介质侵蚀基材。
标识清晰可见:在泵体显眼位置张贴“易碎品”“禁止倒置”“腐蚀性介质残留已清理”标识,提醒搬运人员注意操作规范;若拆解部件多,需在包装上标注对应泵体编号(如“#1泵机械密封”“#2泵压力表”),避免混淆。
三、装卸操作:准确对接,防止错位
(一)装车与固定规范
装车顺序与位置:装车时需将泵体平稳放置在车厢中部,底座用木方或橡胶垫固定(木方厚度≥5cm,与底座螺栓孔对齐,用螺栓紧固),禁止靠近车厢边缘(距离边缘≥50cm);电机端需朝向车厢出入口方向,便于卸车时优先拆卸,减少搬运次数。
防颠簸措施:车厢底部铺设缓冲层(如厚海绵或瓦楞纸,厚度≥10cm),泵体与车厢壁之间用软布填充缝隙,防止运输中因颠簸摩擦损坏;若长途运输(车程>2小时),需每隔1小时检查固定状态,发现松动及时加固。
(二)卸车操作,优先检查与定位
缓慢卸车,核对状态:卸车时操作与装车相反,先用叉车将泵体移至地面平稳区域,再拆除固定木方;卸车后立即检查泵体、部件是否完好,如泵壳有无裂纹、电机接线盒是否进水、精密部件包装是否破损,若有问题需暂停后续操作,及时处理。
临时存放要求:若卸车后不立即安装,需将泵体存放于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地面垫木方(高度≥10cm,防潮),泵体覆盖防尘布(透气材质,禁止用塑料布包裹,避免内部受潮);精密部件需存放于恒温环境(温度10-30℃,湿度≤60%),避免阳光直射。
四、特别情况应对:及时处理,降低风险
(一)介质泄漏应急处理
少量泄漏:若搬运中发现泵体有介质泄漏(如滴漏),需立即停止搬运,将泵体移至空旷通风区域,操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品,用中和剂覆盖泄漏区域(如酸泄漏用小苏打粉,碱泄漏用硼酸粉),待泄漏物中和后清理,检查泵体腐蚀情况,需要时愈换受损部件。
大量泄漏:若泄漏量大(如成线流淌),需立即撤离现场人员,设置警戒区(半径≥5米),禁止火源靠近(针对易燃介质),用沙袋围堵泄漏范围,防止扩散,同时联系技术人员处理,禁止自行盲目清理。
(二)部件损坏应急处理
易损部件损坏:若搬运中发现机械密封、压力表等部件损坏,需立即停止使用该部件,替换备用件(若有),若无备用件需联系厂家维修,禁止安装损坏部件试运行,避免进一步损伤泵体。
泵体变形或裂纹:若泵壳出现裂纹(如铸铁泵体),需用环氧树脂胶临时封堵(仅用于应急存放,禁止用于后续运行),标记损坏位置,待安装前进行技术检测(如水压试验),确认无稳定隐患后方可使用,严重变形需报废处理。